党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党办 > 正文

秉国际视野,抒天下情怀|我院顺利举办“开学思政第一课”

  • 发布日期:2023-02-20
  • 发布人:
  • 浏览次数:

为迅速贯彻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2月19日,我院理论读书社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秦龙教授讲授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的“开学思政第一课”。讲座由学院党委王三强副书记主持,院团委、学生会干部和理论读书社成员于经管西楼400报告厅集中收看讲座,3000多名师生通过线上会议收听收看。




在此次的“开学第一课”中,秦龙教授从文献表达和总体理解两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进行深刻剖析,围绕认识理路、价值旨趣、历史构序、实践赓续四个维度阐释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本质内涵、主体性自觉、历史性贡献、规律性结论和引领性实践,引导青年大学生要更加坚定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秦教授表示,党的二十大已经对新征程上党的使命任务做了战略擘画,党如何秉持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接续推进“第二个百年”伟大实践,需要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更加坚定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因此,他勉励我院师生在新学期、新征程中,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主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历史发展潮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将兼济天下的情怀付诸实践,将个人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


心得体会

在开学思政第一课中,秦龙教授从四大角度向我们深入解读二十大,一是坚持胸怀天下的认识理路,二是坚持胸怀天下的价值旨趣,三是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构序,四是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赓续。在百年进程中,中华民族坚持以胸怀天下的态度,展现大国担当。首先,老师从历史的角度,向我们解读了坚持胸怀天下要奠基于人民至上、着眼于民族复兴、致力于人民解放。第二,党的二十大已经对新征程上的发展战略进行擘画,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坚持“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在回答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时,我们要把达人作为落脚点,在坚持胸怀天下的同时,要主动接触世界、主动参与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主动引领世界,为人类解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院学生会主席 戴韶垠

龙教授结合时事史实现状为我们解读了共产党的国际视野与天下情怀的基本内容和对它的总体理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共产党如何观天下和济天下。要坚持胸怀天下的价值旨趣即坚持胸怀天下奠基于人民之上、着眼于民族复兴、致力于人民解放;同时也要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构序即怎么样从主动接触世界发展到主动引领世界。

龙教授见解独到,让我受益良多。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为人民服务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

——院理论读书社骨干成员 杨诗琪

何为胸怀天下?回顾历史,我们能清晰地发现,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一胸怀天下的政党。在秦龙教授的娓娓道来之下,我们深入了解了胸怀天下的认识理路、价值旨趣和胸怀天下的历史构序。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势必要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更加坚定自觉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自身贡献,以此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院青马班成员 蔡培仁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国先贤构建的美好社会愿景,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理想追求和价值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国际视野。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院团委部员 郭喆

通过秦龙教授细致入微的讲解,我了解到新时代坚持胸怀天下的认识理路、坚持胸怀天下的利己达人的价值旨趣、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构序的重要意义,知道了最终实现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赓续的必要性。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视野,我们见证了中国发展的辉煌,但我们更应当铭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向胜利的艰难历程。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好青年!

——2022级本科电商专业1班 饶如发


【主讲人简介】

秦龙,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天津师范大学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社会科学处处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聚焦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等问题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3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转摘20余篇。出版《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从马克思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逻辑与实践图景》等学术著作6部。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