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专题新闻

专题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专题报道 > 专题新闻 > 正文

【青春实践】惠及乡民“最后一公里,下党乡有家“不关门的快递点”

  • 发布日期:2018-07-23
  • 发布人: 暂无
  • 浏览次数:

在寿宁县下党乡取快递有这么一个奇特的景象——顾客上一间街边常见的杂货店喊一声“老板,取快递!”没有熟悉的“姓名,编码多少”公式化问话方式,只需瞅一眼,王康生老板就熟练的取出快递,交给顾客,收钱找零。“乡里的每一个人我都熟着嘞。”王老板露出淳朴的笑容,向实践队队员解释道。他是寿宁下党乡的唯一一个快递物流网点的负责人。

下党有了新变化,物流问题还是大

三十年前,下党乡还是“五无乡镇”,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连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下党都说:“异常艰苦,异常难忘”。

十几年来,在乡委干部的带动下,下党乡在基础建设上下了水磨功夫,发展起了定制茶产业、红色旅游产业等。乡民的收入上来了,生活好了,基础设施也好了,家家户户路通电通网络通。于是,乡民们也赶起了时髦,曾经被重重大山包围、道路阻塞难通的他们如今也享受起了网购活动的便利。

但是受制于运营成本高、单件利润薄弱等诸多原因,乡镇物流企业都不愿意来被重重大山包围的下党乡开通网点。“吃苦费力不讨好么。”王老板叹了一口气,“希望农乡淘宝的线早点接到下党来。”

一念之善,热心助人

四年前,下党乡乡民们想要取快递只能坐往返于县城与下党乡之间的班车去城里取件,或者是等待邮政包裹,快递变“慢递”。往返县城一趟的车费36元,费钱还费时,王老板进城拿快递的时候也总有乡民央求他代取快递,王老板爽快的答应了。一来二去,“为什么不干脆在下党乡办个服务点呢?”王老板想。于是他萌生了建立下党乡物流网点,便利乡民取快递的想法。

于是,他找了一个在县城做快递员的下党老乡,两个搭伙就把物流网点的架子搭起来了。“一开始大家还不知道有这个事,咱快递员就打电话问要城里取还是帮忙顺便取,到下党一件收两块钱。大伙儿都挺高兴的,觉得又方便又快,事儿就这么成了。”征集过乡民的意见后,平日里快递员老乡有看见寄往下党乡就收集起来,发班车运回来,王老板每天夜里杂货店收摊后,就去车站把快递拉回来。

不关门的快递点

这一做,他就做了四年。节假日无休,风雨无阻。儿女们成家立业离开王老板的身边,王老板也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物流点。“年三十也开门,大年初一也开门,我天天6点半就得来开门。都是些农民,习惯了早起,早上上活把货一取就走。”当被问及办物流网点有没有遇到一些困苦的时候,王老板摇摇头:“不苦不苦,这算啥子么。咱们乡“下乡的味道”品牌做得好,有一回一天发了200多单,把我累个够呛!可是大家的生意做得好,我心里也高兴的很!”

慢慢的,“不关门的快递点”在乡民中树立起口碑。从一家两家快递愿意合作,到如今的四通一达全部达成收寄合作协议,下乡的味道品牌茶叶、佳朴土鸡蛋……许多下党乡的特色产品通过王老板的物流网点发向全国各地。

“瞧瞧,我这里有着咱们下党乡所有电商的联系方式,他们的货都从我这走。”王老板自豪的递来手机,微信里朋友圈里有许多下党乡乡民自己做电商的特色产品的图片。王老板不好意思的笑着说:“其实也就没赚什么钱,就图个乐呵,也就帮帮咱乡民,算做点好事,尽一点责任吧。”

于细微处,见精神。在手机端便捷的购物体验是建立在铺设好“农乡最后一公里”的工程的基础上,乡乡振兴召唤更多的“王老板”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福州大学赴寿宁县下党乡“互联网+”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实践队供稿

                       /陈毅星 图/杨雨晨、欧阳育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