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专题新闻

专题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专题报道 > 专题新闻 > 正文

【博雅论坛】李志纯教授做客我院“博雅论坛”第180期

  • 发布日期:2019-03-24
  • 发布人: 暂无
  • 浏览次数:

321日上午,“博雅论坛”第180期在福州大学经管北楼206室如期召开。本期主讲嘉宾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志纯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决策优化、交通需求管理等。李教授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2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1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迄今已在国际主流SCI/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目前担任SCI刊物《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Transport Policy》等交通领域顶级期刊的编委, 以及SCI刊物《Transportmetrica B》副主编。他为在校师生代表作了题为《An activity-based bi-modal bottleneck model with application to congestion charging》的学术报告,在场师生认真聆听了此次报告会。

李教授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了基于活动效用的双模式瓶颈模型的拥堵收费应用。首先,李教授从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居住地-瓶颈拥堵-工作地”向大家阐释了1969Vickrey提出的经典瓶颈模型原理,解释其中涉及到的变量以及瓶颈模型的均衡解;随后,李教授以新加坡和伦敦的收费模式向大家分别介绍了单阶段和多阶段的拥堵收费计划模式,并指出在汽车和巴士、轨道交通上的相关研究模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接着,李教授就分享自己研究成果中的创新之处,就是通过将效用最大化模型转化为成本最小化模型,设置均衡条件证明瓶颈处一定存在排队时间,在考虑外部性和内部化后得出单阶梯收费使社会效率优化70%的结论,以及通勤者出行时在汽车和巴士交通工具选择的转化条件。最后,李教授还指出了未来研究可以考虑家庭出行的边际活动效用,不同的时间价值、工作开始时间、全天通勤问题等。

李教授热情的讲演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了同学们。在场的师生们提出诸多疑惑,李教授耐心地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为全院师生的论文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建议与帮助。历时两个小时的精彩讲演,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学科部供稿

/胡莉莉 图/胡莉莉 核稿/夏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