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专题新闻

专题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专题报道 > 专题新闻 > 正文

【青春实践】深耕乡土沃壤,共谱产业新篇

  • 发布日期:2025-07-13
  • 发布人:
  •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7月12日,福州大学“以礼启治、同心振乡”实践队走进闽清县东桥镇,重点调研乡村产业振兴的成功路径,并结合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鳞光映古,渔乡共荣。“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闽清作为福州金鱼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依托山清水秀的生态基底与数百年养殖传承,培育出的金鱼体态灵动、色泽艳丽,成为当地承载金鱼文化的鲜明符号。为探寻金鱼文化的当代传承与产业发展,实践队走进位于闽清县东桥镇的福建永杰鱼天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作为当地金鱼养殖的代表性企业,该公司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培育永杰红白,永杰兰寿等多类金鱼品种,打破国外对优良金鱼品种的技术垄断。

实践队员在永杰鱼天下企业参观调研

谈到产业振兴,负责人李永杰先生阐明,这正是“农业为基、文旅为梁”理念的实践延伸。“渔业筑基”,以标准化养殖厚植生态底蕴与金鱼文化基因;“文旅架梁”,以文化体验活化养殖技艺、以旅游场景串联生态资源。二者协同发力,既凭借特色渔业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底,又通过文旅融合拓宽地方经济的增值空间,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向提升。永杰鱼天下企业的成功经验,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古韵新生,瓷榕共享。实践队随后来到闽清县官圳村义窑青白瓷手工技艺非遗工坊调研。工坊依托明代孙氏宗祠而建,以青白瓷手工制瓷文化为核心,融合陶瓷、扎染等多元手作工坊,构建起传承非遗技艺、活化传统文化的复合型文化空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764147

非遗工坊内的青白瓷展品

工坊负责人、非遗传承人刘榕冰表示,闽清义窑镌刻福建陶瓷史千年印记,为唤醒青白瓷活力,工坊整合百年古厝与百年榕树群资源,聚焦“陶瓷+古厝+手作”新型IP精准发力,通过构建“DIY制作体验—文化传播推广”互动脉络,将新型IP的概念转化为可参与、可感知的文化体验项目,让文脉在创新中赓续,文化资源流转为发展动能。这种“多方合力,多元并举”的模式,为乡村本土产业振兴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实践队于“闽清第一古榕树群”前合影

本次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见证了乡村产业的蓬勃生机,体会到产业振兴背后的智慧与温度。未来,实践队员们期待结合自身优势,继续深入走访调研乡村产业振兴的新风采,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让乡村产业在传承与创新的交织中,扎下更深的根脉,铺展更辽阔的未来。

文/黄钰玲

图/苏雨湘、朱馨玥、薛宸宇

核稿/白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