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为探索社区志愿互助新模式,激活乡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7月12日,福州大学“以礼启治,同心振乡”实践队来到闽清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青春聚力,治理同行”座谈会,聚焦志愿积分银行系统构建展开深入讨论,以青春力量推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座谈会上,闽清县梅城镇党委黄炜副书记简要介绍了志愿积分银行的构建设想:个人通过参加公益活动获取志愿积分,依托积分储蓄机制,将志愿积分用于兑换物品和个人所需的服务,最终形成志愿服务“供需匹配”与志愿积分“双向流转”的循环生态系统,促进社区治理效能再提升。

座谈会上实践队员认真听取黄炜副书记介绍
实践队师生围绕志愿积分银行系统构建展开热烈讨论,结合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王吓忠教授从自身经历出发,生动阐释了志愿积分银行系统框架和模块设置的构想,并明确表示积分规则设计既要体现公平,也要体现效率。实践队员们从积分获取规则、服务反馈机制、供需智能匹配等方面各抒己见。最后,王婷教授强调了该系统构建的重要性、专业性、准确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呼吁实践队青年学子立足中国国情,扎根区域发展实际,为乡村治理提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

实践队成员为志愿积分银行构想建言献策
闽清县梅城镇党委黄炜副书记表示“这些建议既接地气又有创新性。”实践队员的热情参与和细致思考,让志愿积分系统构建思路更加完善,为后续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将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既是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路径,也是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本次座谈会,实践队队员集思广益,为乡镇社区治理创新构想贡献青春智慧,彰显出福大青年学子主动参与、积极作为的挺膺担当精神!
文/林臻颖
图/薛宸宇
核稿/白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