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专题新闻

专题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专题报道 > 专题新闻 > 正文

【青春实践】科技赋能兴稻生,旅创并进筑富途

  • 发布日期:2025-07-10
  • 发布人:
  • 浏览次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及“三农”工作号召,在王三强、骈文景、牛秋月、唐丽萍四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7月7日8日,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见浦城·红旅数传”研究生实践队前往浦城县开展调研,深入考察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探寻浦城乡村振兴致富路径。

跟随浦城团县委陈林基书记的脚步,实践队一行踏入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总书记的嘱托化作赫然醒目的金色标语,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据院内工作人员介绍,小院基地由育秧工厂、育秧大棚、农业服务中心等构成,以“双领办”引领聚合力、“村校企”联建谋振兴,优化人才与技术服务体系,让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作为“福建粮仓”,浦城县始终以“筑巢引凤、藏粮于技”为目标,以科技进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为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浦城模式。

抵达富岭镇,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者余慧芳热情地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返乡创业共富工坊在交流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该工坊依托匡湖云漫项目“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布局共富工坊、游客中心、水上乐园、美食街区等九项工程。实施“三乡人”特殊共富模式,汇聚归乡人、原乡人、新乡人合力,响应“到南平去助乡村兴”号召,助力搭建新时代共富桥梁。

随后,实践队参观富岭镇双同村“1+1”乡村旅游示范带。赏青山绿水、漫步乡间道、尝农家美味,队员们沉浸式感受闽北乡村的无限魅力。据悉,双同村以生态旅游带动食宿餐饮和农产品销售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真正实现“不砍一棵树,双同也致富”的美好愿望,走出一条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绿色、可发展振兴路。

从再生稻培育,到富岭镇旅创实践。实践队见证了科技为农业赋能、创业为共富筑基,旅游为乡村聚势的生动实践。乡村振兴征程中,福大青年愿以调研为笔、实践为墨,书写产业兴、乡村美的时代答卷,让青春足迹遍访田野、乡村振兴硕果惠泽四方。


文图/经济与管理学院“行见浦城·红旅数传”研究生实践队

核稿/牛秋月、唐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