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专题新闻

专题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专题报道 > 专题新闻 > 正文

【青春实践】探秘尤溪融媒体中心:揭开新闻创新与廉政建设的面纱

  • 发布日期:2023-07-17
  • 发布人:
  • 浏览次数:

福州大学“求道朱子廉洁情,寻源尤溪乡村兴”实践队前往三明市尤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711日下午,在指导老师刘碧强、叶勇、巫俊的带领下,福州大学“寻求道朱子廉洁情,寻源尤溪乡村兴”实践队来到尤溪县融媒体中心,感受尤溪县新闻宣传特色,探索新时代融合媒体发展。

(图1 实践队抵达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作为全国县级十佳电视台,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巧妙地将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客户端等所有县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合,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尤溪模式”,将媒体资源有效“融合”到网上政务、舆论舆情等具体工作环节中。

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是该县新闻宣传工作、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1月尤溪县广播电视台与广电局、网络公司分离,是福建省最早独立运作的县级广播电视台。2011年,尤溪电视台开始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此后,尤溪电视台凭借出色的点播量和浏览量,获得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成为现在的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下设三大中心,分别是融媒资讯中心、品牌传播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内部结构清晰、分工明确,在不同工作区域,工作人员所担任的功能角色各有不同。

跟随县融媒体中心讲解员高佳颖的步伐,实践队进入到融媒体中心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尤溪县融媒体中心获得的历届荣誉,其中包括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奖项,尤溪县融媒体中心的国内影响力、宣传凝聚力可见一斑。

(图2 县融媒体中心讲解员高佳颖向实践队介绍各类奖项)

在本次实践中,高讲解员对尤溪县融媒体指挥中心的介绍给实践队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悉,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已打造“智慧尤溪”APP这一综合服务平台,这一平台既吸收了“学习强国”等平台刊登实时新闻的优势,也结合了日常扫码支付等居民便捷生活功能。在全县30多万人口的条件下,“智慧尤溪”APP的下载量近20万余次,每日新闻浏览量可达1万以上,是当地居民获得日常新闻资讯的首要渠道。同时,“智慧尤溪”开设具有针对性、匹配度高的对口人工服务功能,当地居民能够拥有与自己相对应的医生、公安,以便及时取得联系与帮助。同时,指挥中心采用高清投影屏幕、实时分屏监控等一系列先进设备用以新闻采集、制作和传播,从而实现了新闻宣传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

(图3 尤溪县融媒体指挥中心)

来到全媒体演播中心,演播大屏幕明亮、清晰,高讲解员带领实践队观看了尤溪县的特色宣传片《尤溪》与精心制作的廉洁文化宣传广告,使队员们对尤溪县的红色文化、朱子文化、廉洁文化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宣传片镜头划过朱子文化园、桂峰村蔡氏祠堂、京口村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深厚的红色文化、淳朴的民风、朱子的廉政思想涤荡了每位队员的内心,前几日实践调研过程历历在目。

其中,实践队对于观看的廉洁文化宣传广告感受颇深,就如公益广告中所描述的那样,廉洁如历练之剑,不断地在水火相融的世界中被淬炼,沉淀又重新打磨,磨亮腐败之剑,让惩恶扬善的廉洁之剑永不埋尘。腐败不仅伤害自己,也危害家人,家是责任相守,不是贪污放纵;家是手足相亲,不是权财交易,廉则家兴,腐则家破。

(图4,图5实践队观看县融媒体中心宣传片)

走进融媒体中心的品牌传播中心,沿廊陈设多块红色展板,向实践队成员展示了其引领“1234”党建模式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构思,也将融媒体中心内部优秀工作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呈现在每位实践队成员面前。同时,中心内部还设置文化展览馆,馆内陈设了尤溪县各种文创、特产、历史文物,不仅有享誉全国的“尤溪红”,也有历史悠久的尤溪县古茶具。这些陈列品,承载着尤溪县淳朴的民风,记载着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的历程,浮现着尤溪县乡村振兴新气象。在尤溪县融媒体中心的改革创建中,乡村振兴与融媒体中心发展密不可分,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不断拓展产业经济效益空间,依托媒体优势效能,承接旅游产业等相关业务,开创新型个性化特色旅游路线。

尤溪县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进程,为新闻宣传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为新闻宣传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同时,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以政务服务相结合的党建模式,为尤溪县党政廉政融合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通过以上实践过程,实践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新时代多元媒体的融合过程,体悟到乡村振兴与媒体建设的紧密结合,也再次感受到尤溪县廉洁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将持续助力尤溪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建设。

/“求道朱子廉洁情,寻源尤溪乡村兴”实践队

/“求道朱子廉洁情,寻源尤溪乡村兴”实践队

核稿/刘碧强、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