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基层风采 正文
【学子风采】求知奋进之路——我院2022级西方经济学潘东奇同学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布日期:2025-04-23浏览次数:

 2024年12月,在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潘东奇同学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潘东奇同学在科研中勇于探索,多次获得学业荣誉奖项,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此次获奖,既是对他过往努力的高度认可,激励着他继续在学术道路上奋勇前行,也为其未来深耕科研领域注入了强大动力。

理论迷宫:专业学习挑战

 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和学习,宛如踏入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不同学派的理论,从古典经济学的斯密到凯恩斯,再到保罗·萨缪尔森,每一种理论都有着独特的背景、逻辑和观点,它们相互交织,让人眼花缭乱。在学习初期,潘东奇也常常被这些复杂的理论弄得晕头转向,难以把握其中的精髓。而且,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资料浩如烟海,从古老的经济学典籍到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何在海量的资料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他面临的又一难题。很多资料年代久远,晦涩难懂,解读起来困难重重。

学无止境:积极态度与治学理念

 面对这些挑战,潘东奇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积极探索的态度。他深知,每一种经济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因此,他不仅局限于理论的表面理解,而是深入研究每个学派诞生的时代背景,将理论与历史相结合,这样一来,原本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他秉持着“温故而知新”的治学理念,反复研读经典著作,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收获。他还积极增强与同行的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拓宽研究视野。

治学利器:研究工具与方法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潘东奇积累了一系列实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对于文献管理,他推荐使用Endnote,这款工具能够方便地收集、整理和标注文献,还能与其他研究者共享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文献管理的效率。在分析经济思想的演变时,他善于运用历史分析法,将不同时期的经济思想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从而清晰地展现出思想发展的脉络。此外,潘东奇还引入了比较研究法,对比不同学派在同一经济问题上的观点差异,挖掘出理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他建议初学者要养成做读书笔记和撰写文献综述的习惯,这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榜样寄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因此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终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供稿

/陈晓媛 /潘东奇 核稿/牛秋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