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涛

职称:教授

通信地址: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楼316

电子邮箱: wentaoyu@fzu.edu.cn

属性1 职称:教授 属性2 通信地址: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楼316
属性3 电子邮箱: wentaoyu@fzu.edu.cn 属性4
属性5 属性6

个人简介

余文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方经济学、经济与产业系统管理方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贸系主任,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国际商务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经济与产业系统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福州大学“旗山学者”等计划。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等3项国家课题,在《财贸经济》《科学学研究》《Industry and Innovation》《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2部,英文专著章节2篇。曾获省级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厅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福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福州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等荣誉。

学习经历

2022.11-2023.12 西澳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 访问学者

2009.09-2014.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博连读)

2005.09-2009.06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平台经济与企业创新、产业布局与空间经济、制度经济学等,重点聚焦于互联网平台经济背景下企业创新战略、区域协同创新演变、制度型开放等方向的研究,其中,对数字贸易、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等开展过比较深入的研究。

讲授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产业经济学专题》等课程。

工作经历

2024.09 至今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

2022.11-2023.12 西澳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 访问学者

2022.01-2024.09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校聘教授

2018.07-2022.01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

2015.12-2018.07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讲师

2014.06-2015.12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讲师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字化时代产业集聚新模式:演进机理与效应评估(72273031)、2023/01-2026/12、主持、在研。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创意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机制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71503109)、2016/01-2018/12、主持、结题(优)。

[3]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力资本异质性及其溢出效应机制研究[闽教科〔2017〕19号]、2017/05-2021/03、主持、结题。

[4]福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招标课题、“十五五”时期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的路径举措研究、2024/07-2024/12、主持、结题。

[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16AZD002)、2016/12-2020/12、参加、结题。

获奖经历

[1]2023年获福州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

[2]2021年入选福建省高层次C类人才

[3]2017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

[4]2016年获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5]2014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三等奖

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余文涛,张国阳,何毅,耿慧. 平台经济环境下“平台-物流-商家”生态合作演化博弈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45(8):2696-2713.

[2]余文涛, 吴士炜. 互联网平台经济与正在缓解的市场扭曲. 财贸经济, 2020, 41(05):146-160.

[3]余文涛. 地理租金、网络外部性与互联网平台经济. 财经研究, 2019, 45(03): 141-153.

[4]Wentao Yu, Yanrui Wu, Xiaolan Tan, Xiumei Guo. 2024. The nexus betwee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role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33(3):2287-2300. (ABS-3*, SSCI, JCR-Q1)

[5]Wentao Yu. 2020. Creative industries agglomer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necessity or opportunity?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7(4): 420-443, (ABS-3*, SSCI, JCR-Q1)

[6]Wentao Yu, Bohan Du, Xiumei Guo, Marinova Dora. 2025.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the role of E-commerce adoption.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5(2):1005-1031. (SSCI, IF=3.9, JCR-Q3)

[7]Wentao Yu, Xiaolan Tan. 2022. The creative class in China: Heterogeneity and its regional determinants.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43(8): 3466-3478. (SSCI, JCR-Q2)

[8]Wentao Yu. 2018. Creative Industries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in China. Growth and Change, 49 (3):1-19. (SSCI, JCR-Q2)

[9]Wentao Yu, Jin Hong, Yanrui Wu, Dingtao Zhao. 2013. Emerging Geography of Creativity and Labor Productivity Effects in China. China & World Economy, 21 (5):78-99 (SSCI, JCR-Q2)

[10]Jin Hong, Wentao Yu*, Xiumei Guo, Dingtao Zhao.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Agglomeration,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4 (2): 258-268. (通讯作者, SCI, JCR-Q2)


出版著作

[1]余文涛 著. 空间视域下创意人才、创意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出版社:北京,2022年.

[2] 洪进,余文涛,郭韬 著. 中西部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人口与城镇化战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合肥,2015年.

[3] Jin Hong, Wentao Yu, Fengli Yang. (2012) Analysis of Factors o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reative Class in China [A]. in Yanrui Wu (Eds),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M].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 Chapter 4)

[4] Jin Hong, Wentao Yu, Dora Marinova, Xiumei Guo, Margaret Gollagher. (2014)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Resource Demand on Sustainability in Australia [A]. in Lech W. Zacher (Eds), Technology-Society-Sustainability [M]. Springer (Chapter 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