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婧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名录 > 公共管理系 > 副教授 > 正文
基本信息

汪婧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动态风险评估
系统分析方法
复杂系统评价与决策
学硕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专硕招生专业:MPA
讲授课程
应急管理(本科生)
电子政务(本科生)
管理学(本科生)
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学术型研究生)
公共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学术型研究生)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MPA)
电子政务(MPA)
联系方式
  • 通信地址: 经管北楼405
  • 电子邮箱: jingwang_7@163.com, jingwang1110@fzu.edu.cn
个人简介


汪婧,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福州大学“旗山学者”,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Sol Price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兼任应急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系党支部副书记,系工会主席,福建省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应急能力建设研究室主任,福建省“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规划咨询专家,福建省应急管理专家,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榕博汇”应急管理专委会委员,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复杂系统评价与决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动态风险评估、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等相关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年度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福建省省级智库重点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等省级项目10余项,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2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在《Modern Physics Letters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Risk Management and Healthcare Policy》、《Science reports》、《运筹与管理》、《系统仿真学报》、《自然灾害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次。


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SSCI/SCI论文多篇;指导学生获科研训练计划立项多项,指导学生(本科、硕士)获优秀毕业论文多篇。

招收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方向:“应急管理”、“风险治理”“公共政策”等

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方向:“应急管理”、“系统工程”“知识管理”等

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

有意向者,欢迎邮件联系!

学习经历
2002年-2006年  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
2006年-2008年  天津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工学硕士
2009年-2014年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2016年-2019年   美国南加州大学(USC)Sol Price 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工作经历
2014年至今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副教授
2016/12-2019/01,美国南加州大学(USC),Sol Price 公共政策学院,合作导师:Eric Heikkila教授&Najmedin Meshkati教授


科研项目
一、主持项目:
[1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公众信息行为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复合风险动态评估与治理研究,(22BGL24)(在研);
[1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复杂耦合网络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多元源知识融合与推演研究,(16CGL063)(已结项);
[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面上项目,考虑公众风险感知的突发事件风险传播及治理研究,(2022J01076)(在研);
[8]福建省新型智库2023年重点研究课题“面向多层级协同的我省综合应急能力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23MZKB31)(在研);
[7]“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项目,应急决策推演的知识融合模型研究(已结项);
[6]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适应区域时空特征的突发事件链式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研究,(FJ2016C015)(已结项);
[5]福建省应急管理预案体系编制项目:《福建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编(在研);
[4]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应急预案体系内容特征的应急响应机制研究,(JAS150110)(已结项);
[3]福州大学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校级重点项目,基于“情景-任务-能力-知识”匹配的应急管理专业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在研);
[2]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急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在研);
[1]福州大学人才基金项目,面向区域特征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研究(已结项);
二、参与项目(国家级):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之培育项目:适应灾害时空后果的预案体系有效性及其评估研究,(91024003);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平台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应急预案体系研究之子项目预案管理,(91024031);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竞争国家标准话语权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研究,71502036;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警模式下考虑多米诺效应的关键应急资源准备方案研究,71603054;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于本体学习与本体映射的组织异构数据融合方法研究,71771054
获奖经历
2023年获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赢宸红旗奖教金;
2023年获 2018-2022年度福州大学校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2022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出彩经管人”(科研类)荣誉称号;
2022年荣获2018-2021年度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2019年获福州大学“曾亦容奖教金”;
2017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
2016年获福州大学“第十七届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二等奖;
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近年主要科研论文(一作):
[16]汪婧(第一作者,学生第二).考虑公众风险感知的突发事件风险传播模型及仿真研究,2023.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5]Wang J(第一作者,学生第二).Spatiotemporal pattern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Evidence from the early-stage of COVID-19 in China,Heliyon,2023(SSCI、SCI).
[14]Wang J(第一作者,学生第二).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reopening strategies on the spatial transmission risk of COVID‑19 based on a data‑driven transmission model,Scientifc Reports,2023(SSCI、SCI).
[13]汪婧(第一作者,学生第二).考虑公众风险感知的突发事件风险传播模型及仿真研究,运筹与管理,2023(CSSCI).
[12]Wang J(第一作者,学生第二).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ublic risk perception of COVID-19—perspective of the pandemic whole life cyc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22.(SCI).
[11]汪婧(第一作者,学生第二).基于SEIiRD模型的COVID-19传播及防控仿真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22(CSCD).
[10]Wang J(第一作者,学生第二).Attribution Model and Governance Path in COVID-19: A Perspective Based on Risk Information.Risk Management and Healthcare Policy,2022(SCI).
[9]汪婧(第一作者,学生第二).基于AHP_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8]汪婧(第一作者,学生第二).基于SNA的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
[7]汪婧(第一作者).一种面向多预案整合的层次网络模型,运筹与管理,2016(CSSCI)
[6]汪婧(第一作者).面向灾害后果的应急预案体系启动模式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2015(CSCD)
[5]Wang J(第一作者).Evolving model of emergency planning system in China,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KSEM ,2013,(EI).
[4]Wang J(第一作者).Similarity index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neighbor nodes for link predi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Modern Physics Letters B,2013(SCI).
[3]汪婧(第一作者)基于复杂网络的应急预案体系演化模型研究,系统工程,2013.
[2]汪婧(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基于肺部先验知识的电阻抗成像算法,天津大学学报,41(4): 383-388, 2008.(EI)
[1]汪婧(导师第一,本人第二).ECT/ERT双模态电极优化设计,天津大学学报,41(8): 911-918, 2008. (EI)
出版著作